当前英语教学改革提出课程六大要素的整合,以实现系统性的教学过程,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也需要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六大要素进行。本文首先阐释课程体系六大要素的内涵,然后分析其在英语阅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最后给出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具体路径。课程体系六大要素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英语课程设计需要做到六要素的有效融合。针对英语阅读课程,教师需要依托主题语境深入解读文本,明确可达成的教学目标,设计引导感知注意的活动,组织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并推动迁移创新,最终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明确主题语境,深入解读文本
设计英语阅读课程,首先教师要基于主题语境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主题语境决定了文本的内涵和涵义。教师要考察文本的 WHAT、WHY 和 HOW 三个方面,分析文本的体裁、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对文本充分解读,教师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阅读课程。例如,在设计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课时,教师要明确其所反映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需关注文本的记叙文体裁、作者传递智慧的写作意图,以及采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性格的表达手法等。只有教师对文本充分理解,才能指导学生深层次领悟文本蕴含的文化内涵。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明确主题语境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文本目标设计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目标要能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关注语言知识学习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要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度。例如,在寓言故事课上,教师可设置这样的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智者形象,描述故事结尾中的数字魅力,并对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享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持续优化学习效果。
组织引导性的阅读活动
教师要精心组织活动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在感知注意阶段,教师可设计问题预测、插图描叙等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背景知识。在应用实践阶段,教师可利用提问、表格完成、语句判断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文本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想象、创作延伸、标题创造等活动,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性思考。只有设计贴近文本与学情的活动链,才能促进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素养的培养。
组织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
阅读课程的设计还需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文本语言知识进行训练,如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知识等。教师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平衡发展。在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可组织听力预测活动;在理解文本时注重说读训练;在创新应用中加入写作探究活动。只有做到知识技能的协同配合,才能促进语言素养的培养。
推动知识迁移和创新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知识的迁移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迁移应用是对已学习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师可通过类比训练、情境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应用语言知识。创新思维需要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开展假设探究、观点评述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只有推动知识迁移和思维创新,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需要紧紧依托课程体系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师要立足主题语境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情的活动链,推动知识和技能学习,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