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理论 - ACT疗法的核心概念

2023年12月4日 7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ACT理论是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的理论基础。ACT疗法由美国内华达大学的Steven C. Hayes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它借鉴了功能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提出了“关系框架理论”和“功能性语境主义”,构建了ACT的精神病理模型和改变模式。ACT理论认为,人类语言和认知的缺陷是心理问题的根源,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心理灵活性”。ACT通过六大核心过程(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观察自我、明确价值、承诺行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灵活性,走出痛苦,活出价值。

ACT理论的哲学基础 - 功能性语境主义

在了解ACT理论之前,需要明白“功能性语境主义”这个哲学概念。ACT理论否定存在绝对客观的真理,真理随着语境的不同而改变。ACT强调用语境因素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类语言和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功能性语境主义反对把人的内心状态视作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整体地看待人与环境的互动。ACT理论认为,改变环境语境可以改变人,即使一个人无法改变自身,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语境而获得改变。

ACT理论的认知基础 - 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是ACT理论的认知基础。该理论研究人类语言、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关系框架理论认为,人通过语言学习建立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整合成框架,这些关系框架指导人的行为。ACT理论利用关系框架理论解释心理问题的机制:当人建立了错误的关系框架,行为就会受其支配而变得僵化。解决方法是辅助人建立新的关系框架,从而改变行为。

ACT理论的精神病理模型

在关系框架理论的基础上,ACT理论构建了自己的精神病理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类语言和认知的负面性是心理问题的根源。模型概括了六种常见的心理僵化过程: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被概念化的过去与未来所主导、依恋概念化自我、价值观缺失、无效行动。这六种过程造成人脱离现实、行为僵化。ACT通过分析这六种过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以指导后续的干预。

ACT理论的改变模式

ACT理论在判断了一个人的心理僵化过程后,通过六大核心过程帮助个体实现行为改变,提高心理灵活性。这六大过程包括: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观察自我、明确价值、承诺行动。前三个过程通过正念技术帮助个体减少内在经验的回避,后三个过程帮助个体明确价值方向并付诸行动。ACT理论同时强调接纳与行动,只有做出改变才能真正活出价值。

ACT理论结合了功能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病理模型与改变模式,为ACT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指导,使其成为当代行为疗法的重要流派之一。

留学小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