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开始出现招生困难的情况。从各省市的本科补录通知中可以看出,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中,中外合作办学类的专业缺额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费较高,给不少考生和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部分学生和家长对其就业前景不看好。本文通过分析2023年各省市高考志愿填报和补录情况,谈谈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的招生困境,以及如何提升办学质量赢得考生信任等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出现较多缺额,招生难已成事实
从近年各地高考补录情况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招生难问题已经较为明显。以河南省为例,2022年本科一批再次征集志愿中,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文理科专业计划余额高达579个。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缺额专业大多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单独计划专业,需要支付较高的学费。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黑龙江等省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充分反映了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其教学质量、学费水平、就业前景等方面的担忧。当前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高中毕业生走出国门留学深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理应提供更高质量的国际化教育,吸引更多优秀生源。但一些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学校,高收费低回报的状况势必影响其吸引力。相关院校需要深入剖析自身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行之有效的国际交流项目,从根本上提高办学的价值感,重新赢得考生家长的信任。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居高不下,考生家庭承受能力有限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是导致部分考生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河南省为例,出现大量缺额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往往是普通本科专业的3-4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本科生的平均学费为约1.5万元/年,而一些热门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则高达5-8万元/年,与国内正常本科学费相比存在明显的倍数差距。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有限,不少家长对于这笔巨大的教育投入仍持观望态度。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充分考量不同家庭的承受能力,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学费水平,提供更多类型的助学支出选择。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让考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等有更清晰的了解,形成对学费的认可度。这对于稳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生源至关重要。
就业前景不明朗,办学质量参差是关键原因
当前,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这也是导致招生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院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学生及家长对这类院校的培养质量存在怀疑,担心高收费低就业的可能,也就不愿选择报读。显然,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院校声誉和生源。中外合作办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避免浮躁式“合作办学”,努力打造特色专业;要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内外优质实习实训机会;要完善产教融合体系,真正实现工作技能和求职能力的双向提升。当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时,也就会成为院校最有力的“推销员”,有效改善目前的招生困境。
美国部分高校也面临招生荒,反思办学价值迫在眉睫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招生难的现象,与美国部分高校也陆续出现招生困境类似。近年美国本科入学率持续下滑,部分高校面临倒闭。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同样在于高额学费与就业回报的不匹配。2022年,56%的美国人认为读本科是个糟糕的选择,超过40%拥有学位的人表示读大学不值得,远高于过去。可见,当大学无法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能力提升时,考生家长对其价值的质疑态度就会日益明显,选择“用脚投票”,这也促使有关高校反思办学方向。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亟须调整发展策略,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办学的社会价值,以实际行动赢得生源。
应对学历通胀,中外合作办学需提升办学内涵
我国高校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还与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学历通胀”有关。随着扩招政策持续推进,大学生数量激增,造成学历在就业市场上的贬值。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质量也日益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更需关注自身办学内涵,避免沦为学历“批发商”。相关院校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师资建设,提供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球化视角。当大学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使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实质性的能力提升时,其社会价值就会凸显,生源就会稳定。
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是重新获得生源的关键
综上所述,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主要与部分院校办学质量参差、学费偏高、就业价值被质疑等问题相关。要重新获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相关院校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做起,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能力提升。这需要注重课程的社会适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实质化交流促进国际化教育等举措。当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学习与跨文化训练,将来就更易取得理想的就业岗位。这样,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文凭也就不会沦为纸质的“门面”,其社会效用和竞争力才能得以彰显。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正面临招生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学费高但教学质量参差,无法给学生带来预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相关院校需要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升办学内涵和水平来重新赢得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否则,如果任由学历通胀蔓延,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文凭也很可能会逐渐贬值,最终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