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美国留学。其中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美国本土的SAT考试和申请流程,获得多所美国名校的录取。被美国17所大学录取可以说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获得美国众多名校的录取呢?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这些学生是如何在申请过程中脱颖而出,以及中国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什么经验教训。
案例分析:刘源依靠自学和坚持获得美国17所大学录取
刘源的案例生动展示了通过自学和坚持不懈可以获得美国多所名校录取的可能。刘源从高一开始自学美国文化,对美国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兴趣。为了实现美留梦想,他自发学习SAT考试,并不惧辛苦远赴多个国家参加考试。刘源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各种英语演讲、社区服务等活动,丰富简历。在文书写作中,他运用丰富的美国背景知识和独特见解吸引招生官。最终他如愿以偿,获得包括伯克利、康奈尔等17所美国名校的录取。刘源的故事启发我们,美国大学申请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应抓住机会参与 MoreThanScore活动,并在文书中突显独特之处。同时,美留梦想需要付出努力,我们要有自学精神,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以坚定的毅力面对过程中的艰辛。
部分美国大学存在向富裕家庭学生“偏袒”的现象
近年来,部分美国大学被曝在招生过程中存在向富裕家庭学生“偏袒”的现象,这些学生在申请中得到了不公平的特殊优待。比如有的学校会在waitlist转正时优先考虑可以全额支付学费的申请者,而不是有助学金需求的学生;还有的学校会因为申请者家庭是潜在的大额捐赠者而给予特殊关注。这种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情况在美国本科生群体中引起强烈不满。我们作为申请者,也应该引以为戒,避免过度依赖家庭经济条件带来的“特权”,把申请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全面发展上。否则,不仅可能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也会损害在美留学过程中的成长。
17所美国顶尖大学被控违反反垄断法操控助学金
今年初,包括哥大、MIT、耶鲁等17所美国顶尖院校被本科生起诉,指控它们违反反垄断法限制了对低收入学生的经济援助。具体来说,这些学校之间达成协议统一限制助学金数额,同时声称执行 Need-Blind 政策来绕过法律规定,但实际上录取时仍然偏向富裕家庭学生。起诉称这样的做法剥夺了约17万名低收入学生应得的助学金份额,涉及数额高达数亿美元。尽管学校否认指控,但必须承认的是,Top学校也会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作为申请者,我们更应注重自身实力,争取更多奖学金机会。
出色的课外特长和独特的文书角度是获得多校录取的关键
从刘源以及近期大学招生丑闻的案例来看,想要在美国大学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多校录取,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综合实力。这其中既包括良好的学业表现如SAT高分,也需要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刘源组织的英语社。另一方面,独特的文书视角也很重要,可以使自己的申请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我们要在平时多积累和总结生活经历,培养独特的价值观或世界观,以备将来用于构思文书创意。当然,美国大学申请仍然强调公平公正的机会,家庭背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继续保持谦逊探索的心态,充分发掘并展现自己的优势。
语言关和财力关是中国学生面临的两大挑战
对中国学生来说,获得美国大学录取面临的两大难题是语言关和财力关。大部分中国学生需要通过雅思、托福等英语考试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而这类考试对口语和写作的要求较高,是很多人的短板。我们需要从初高中阶段起重视英语学习,多训练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大学学费昂贵,即使有助学金,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比较可行的做法是申请更多奖学金,或者选择部分州立学校学费相对低廉。当然,家人的支持与学生的努力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在申请过程中积极主动沟通,使家人了解美留的意义,争取更多支持。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在美国大学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多所名校录取,关键在于不断完善自己的申请背景,在文书写作、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综合展现实力。此外,也需要注意避免踩申请过程中的“雷区”,譬如过度依赖家庭经济背景带来的“特权”。总的来说,如果我们保持谦逊学习的心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美国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